网站首页

【常德古今风华之二十】蔡晴川:热血男儿,为国捐躯

来源: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杨亮 时间:2025-07-30 10:25:45

编者按:常德,靠着沅江澧水,自古以来就是做生意的好码头,一直很热闹。建国后,常德更厉害了,“粮仓”“烟都”“纺城”“酒市”这些名头响当当,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座城,既继承了老商贸的实干精神,留存着烽火岁月淬炼出的英勇无畏气魄,又涌动着现代产业的活力。《常德古今风华》带大伙翻翻老账本、唠唠新变化,瞧瞧咱常德的前世今生!

蔡晴川,湖南石门人,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第三营营长。他早年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

1903年出生的蔡晴川,在家乡算是个“文化人”。读过私塾的他写得一手好字,常帮乡邻写家书。1925年秋天,这个平日里温文尔雅的青年突然剪掉辫子,背着包袱对母亲说:“娘,我去广州学本事,将来让咱中国人都能挺直腰杆写字。”这一去,他就成了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员。

军校的日子苦得掉渣。寒冬腊月还得用冷水擦身,粗布军装补丁摞补丁,但蔡晴川的日记本里从没喊过累。现存福建省档案馆的几页残稿上,他用清秀的字迹写着:“今日练刺杀,枪杆磨破手掌,然想到东北同胞正遭屠戮,血泡亦觉甘甜。”

1927年8月,南昌城头的枪声划破夜空。时任叶挺独立团连长的蔡晴川带着全连战士率先突破城门。巷战中,他左臂中弹,却咬着牙用绑腿勒紧伤口,继续指挥战斗。战士们说:“蔡连长的枪永远指着敌人,哪怕流着血。”

最让人泪目的是他留给家人的最后一封信。那张从日记本上撕下的纸已经泛黄,字迹却依旧有力:“吾母勿念,儿已许国,再难许家。若他日凯旋,必亲手为您种满院菊花;若马革裹尸,亦盼家乡菊花年年盛开。”这封信抵达家乡时,他已经在会昌战斗中牺牲,年仅24岁。

如今在双峰的蔡晴川故居,常有穿校服的孩子踮脚看墙上的老照片。讲解员会指着那张泛黄的毕业照说:“你们看,他当年和你们差不多大,却敢用命护着家国。”每年清明,总有人带着自家包的粽子来,说这是他生前最爱吃的。

蔡晴川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责任编辑:杨亮] 标签: 常德古今风华 蔡晴川 热血男儿 为国捐躯 抗日英雄 常德 民生在线
声明:欢迎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民生在线”和作者姓名。如若违反,民生在线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请发送至邮箱:416372203@qq.com
义祥红木
发宅乡墅
昊宇门窗
美年大健康
常德西湖温德姆花园酒店
松果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