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常德百件事之二十七】沅水潮涌换新天 1949年常德新生记

来源: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吴思奇 时间:2025-08-16 08:45:34

编者按:说起咱常德,那可是沅水边上扎了根的老城,烟火气十足。祖祖辈辈的故事能从河街摆到太阳山。今天,我们将一同拨开岁月的烟云,探寻那些深深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历史大事。

1949年深秋的沅水边,常德城墙上的弹痕还凝着寒霜。10月,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府坪街老衙门升起时,挑着担子的菜农放下了扁担,码头边扛活的纤夫直起了腰杆——这座被战火舔舐过的古城,终于等来了新的当家人。

人民政府的接管人员是踩着碎砖烂瓦进城的。旧政权留下的不仅是积满灰尘的档案,更有散落在街巷里的恐慌。接管专员们带着棉被住进原伪政府的办公楼,白天在门板搭成的临时办公桌上核对粮仓账目,夜晚就着油灯研究如何让停摆的碾米厂重新转动。那些日子,府坪街的路灯总亮到后半夜,穿灰布军装的干部和戴瓜皮帽的老账房一起核对着田赋册子,算盘声混着街头卖宵夜的吆喝,成了古城复苏的第一组音符。

城外的枪声却没停歇。武陵山脉的残匪趁着政权交替窜出来,白天抢商户,夜里打冷枪。新成立的公安队和驻军组成联防队,带着老百姓熟悉的土铳和缴获的步枪进山清剿。黄土店的猎户们自发给队伍带路,用猎号传递信号;河洑镇的船工们把渔船改造成巡逻艇,在沅水支流上织起警戒网。三个月后,当最后一股匪徒在太浮山被围歼时,商贩们自发在大西门摆起长桌宴,端出的糯米酒里,泡着驱散阴霾的暖意。

稳定秩序的密码藏在柴米油盐里。政府接管的第一家工厂是火柴厂,工人们复工那天,厂区飘出的硫磺味让街坊们觉得格外安心。工作队挨家挨户登记商户,把被旧税吏抢走的布匹还给绸缎庄,帮倒闭的面馆重新支起灶台。北门菜市场恢复营业那天,卖辣椒的王婶特意多摆了两筐鲜红的朝天椒,说要给新世道添点喜色。

那年冬天来得早,却没人觉得特别冷。城墙根下的读报栏前总围着人,识字的念着新政策,不识字的听着新鲜事。沅水依旧东流,只是载着的,已是满城新生的希望。

[责任编辑:吴思奇] 标签:常德人民政府 1949年常德新生 常德 民生在线
声明:欢迎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民生在线”和作者姓名。如若违反,民生在线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请发送至邮箱:416372203@qq.com
义祥红木
发宅乡墅
昊宇门窗
常德西湖温德姆花园酒店
美年大健康
松果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