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历史上的今天(林则徐反对闭关锁国、毛泽东作《论持久战》演讲、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地对地中程导弹、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吴思奇 时间:2025-05-26 08:43:28
在173年前的今天,1840年5月26日 (农历四月廿五),林则徐反对闭关锁国。
1840年5月26日,林则徐奏驳封关禁海议。林则徐1840年1月初奉旨断绝中英贸易以后,1月15日,大理寺卿曾望颜奏:英人反覆,请封关禁海,设法剿办,以清弊源。道光帝要林则徐等“悉心妥议具奏”。5月26日,林则徐与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奏驳曾望卿的主张。他认为对付英国侵略者必须“操纵有方,备防无懈”,讲究斗争策略。封关禁海,只能是为渊驱鱼,不仅不能杜绝鸦片走私,反而会使西方国家“联成一气,勾结图私”,对中国禁烟抗英斗争极为不利。他主张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取缔违法走私,保护正当贸易,争取多数,孤立和打击主要敌人英国侵略者。林则徐反对回到清王朝原来闭关锁国老路上去,在当时是很有见地的。
在75年前的今天,1938年5月26日 (农历四月廿七),抗日战争研究会召开,毛泽东作《论持久战》演讲。
1938年5月26日,召开抗日战争研究会(6月3日结束)。期间,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的讲演。在《论持久战》中,驳斥了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和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分子的“亡国论”、“速胜论”。深刻指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决定了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又决定了中国不能速胜,必须进行持久战。毛泽东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取得抗战胜利,具体规定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工作和战略战术等一系列原则,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人民战争思想。
1967年5月26日 (农历四月十八),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地对地中程导弹。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发展新兴的导弹事业,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地地战略、战术导弹,已从液体到固体,从近程到洲际,从陆上发射到水下潜艇发射,从固定阵地发射到机动隐蔽发射,拥有了有效的核威慑力量和防御反击力量;防空导弹已形成了高空、中低空、低空、超低空等地空导弹系列,拥有了不同发射方式、攻击不同空域的防空装备体系;飞航导弹形成了岸舰、船舰、空舰、潜舰等海防导弹系列,具备了抗登陆、封锁重要海域和近海作战的能力。我国各类导弹已形成完整配套的武器系统,极大地增强了国防实力,为国家的领土、领空、领海筑起了坚固的钢铁屏障,成为巩固国防、保卫祖国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国的地地弹道式导弹技术从仿制苏联的P-2近程导弹起步。这种代号1059的近程导弹,后来被命名为“东风一号”。它的火箭发动机采用液氧和酒精作推进剂,控制系统采用惯性和无线电横偏校正的混合制导方式。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东风一号近程地地导弹一举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液体弹道式导弹。自1960年开始,我国在仿制近程导弹的基础上,开始研制“东风二号”中近程液体弹道式导弹。主要攻关项目是: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比推力并延长工作时间40%,将液氧箱由双层结构改为单层结构,尾段则由收敛型的钢结构改为圆柱形的铝合金结构等。导弹的总体布局、控制系统和地面设备与东风一号大体相同。我国自行设计及研制的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经过一次发射失败后,于1964年6月29日首次飞行试验成功。随后进行的多次试验均获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导弹走上了自主研制的道路。
1964年,我国制定了“八年四弹”规划,即从1965年到1972年完成从中近程到远程4个地地导弹型号的研制任务。1965年决定对东风二号导弹进行改进,增加20%的射程,用于载原子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经过改进设计的东风二号甲导弹于1966年10月27日进行了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导弹腾空飞起,准确飞向落区并实现了核爆炸。从此,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导弹核武器,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地位。1965年,我国开始研制“东风三号”中程地地导弹,1967年5月26日和6月10日两次发射试验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四号”中远程导弹突破了一系列新技术。在研制过程中,两级火箭的连接和分离、第二级发动机高空点火并在接近真空条件下稳定工作,氧化剂箱和燃料箱共底,捷联式全补偿制导的弱性振动与晃动,弹头高速再入大气层的防热等技术问题均被突破。经历了一次飞行试验失败后,1970年1月30日东风四号中远程导弹发射试验圆满成功。“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研制采取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案,确定动力装置用可贮存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推进剂,一级发动机由4台单机并联组成,二级发动机由一台主发动机和游动发动机组成,控制系统选择平台计算机和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稳定平台。1971年9月10日,东风五号洲际导弹进行了科研性验证飞行试验,基本达到了检验导弹设计方案和各系统适应性的目的。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五号”从酒泉发射基地拔地起飞,划破长空,扶摇万里,30分钟后准确地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溅落,全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从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进行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的国家,这是我国战略导弹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固体弹道式导弹。1967年,我国战略导弹开始由液体转为固体,即导弹的动力装置由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过渡到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固体导弹具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机动性好、辅助设备少、维护简便、生存能力强、发射准备时间短等优点,因此,从液体导弹过渡到固体导弹,标志着地地弹道式导弹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同年,我国研制的直径1.4米的固体发动机通过了全程热试车,固体发动机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于是决定研制装备核潜艇的固体战略导弹。这种固体导弹后来被命名为“巨浪一号”。
在研制过程中,要克服水下发射、大型固体发动机材料与结构、控制系统平台计算机、遥控安全装置、发动机高空点火等技术难关。按照“台、筒、艇”的三步程序,通过了遥测弹的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和常规潜艇三种发射状态的试验,1982年,“巨浪一号”的研发进入潜艇水下发射试验的实施阶段。这年3月决定,命名为“9182”任务的以潜艇水下发射巨浪一号的固体导弹试验必须在1982年9月30日晚12时之前完成一切试验准备工作。
1982年9月20日召开了“9182”任务动员会。10月1日,新华社授权发表公告,宣布我国将于10月7日至10月26日在公海上进行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10月7日,由潜艇水下发射第一发巨浪一号遥测弹,但出水点火不久,导弹失控翻转,在空中自毁,试验失败。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对遥测数据分析,找到了故障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了姿态失稳的故障。10月12日,潜艇进行第二发遥测弹水下发射,导弹按预定弹道飞行,弹头准确落到预定海域,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巨浪一号固体战略导弹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战略导弹技术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 与此同时,有关方面决定将潜地导弹从水下搬上陆地,研制陆上机动的固体导弹。关键是设计完成一台能运输、起竖和发射导弹的三用车。经过一年的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1984年4月,进行导弹和地面设备的全武器系统合练,全面检验了各种车辆设备的设计性能。1985年5月,我国自行研制的固体战略导弹由水下发射搬到陆上发射的机动型号一举发射成功。后来又对瞄准、适配器等配套设备作了改进,1987年5月用改进后的地面设备进行了发射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达到一个新的技术水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一代地地战术,战略导弹研制又取得新的进展。1995年7月在东海海域举行的导弹发射训练中,最新研制的地地导弹发射全部准确命中目标;1996年3月举行的东南沿海军事演习中,发射新型地地导弹均准确命中预期目标。1999年8月2日,我国在本国境内成功进行了一次新型远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这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2007年5月26日 (农历四月初十),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
北京市现有人口1500多万,平均每五个人就拥有一辆机动车,这标志着北京进入了快速机动化的“汽车时代”。北京的机动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2300辆,1966年发展到2.8万辆,1978年,机动车拥有量也只有7.7万辆。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发展,1997年2月,机动车达到了100万辆,2003年8月达到200万辆,北京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北京市现有人口1500多万,平均每五个人就拥有一辆机动车,这标志着北京进入了快速机动化的“汽车时代”。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5月26日——历史上的今天(林则徐反对闭关锁国、毛泽东作《论持久
- ·5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工农革命军定名“红军”、盟军会师意大
- ·5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九三学社发起人王卓然诞辰、立体电影首
- ·5月23日——历史上的今天(袁世凯改革全国地方官制、米老鼠诞生、
- ·5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黄冈起义爆发、中共提出中国革命必将引
- ·5月21日——历史上的今天(王安石逝世、张之洞创立湖北师范学堂、
- ·5月20日——历史上的今天(哥伦布逝世、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 ·5月19日——历史上的今天(徐霞客开始游历大山名川、越南劳动党领
- ·5月17日——历史上的今天(英法“七年战争”爆发、临汾战役结束、
- ·5月16日——历史上的今天(段祺瑞政府与日本陆军签订《中日陆军共
- ·5月15日——历史上的今天(中国红十字会创立、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