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历史上的今天(中国红十字会创立、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蒋冯开战,韩复榘、石友三叛冯拥蒋、中苏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来源:网络整理 责任编辑:吴思奇 时间:2025-05-15 08:47:42
1904年5月15日,清廷命外务部照会瑞士,声明愿意加入红十字联约,中国红十字会创立。
24日,清廷拨款10万两,以作为红十字会的开办费。
由于日俄战争竟然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旅居关外的各国侨民都在本国红十字会的资助下,乘坐印有红十字标记的船舶车辆逃离战区。清廷也派遣轮船到东北接运中国难民,但俄国政府却说中国进入战区的船舶和人员不属于红十字会,声称不予保护,并阻挠中国船只。消息传到上海,各界为之震愤,当即由绅商沈敦和与英、美、德、法等中立国领事磋商,成立了“美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又名“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并取得了清廷的支持。5月29日,红十字会订立了暂行章程。该会成立后,立即前往东北接运难民,同时,又在东北各省设立分会,扩大救济灾民、资送回籍和战后放赈工作。
在101年前的今天,1912年5月15日 (农历三月廿九),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严复任校长。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大学,1898年7月3日开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是其立学宗旨。初拟设大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10科,以达“总古今,包中外,该体用,贯粗精”之目的。招收官僚子弟及各省中学堂毕业生入学。戊戌变法失败后,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每堂也仅有10余人,性质仍与旧式书院相近。1902年复校。1910年发展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是一所文理科综合大学。
在95年前的今天,1918年5月15日 (农历四月初六),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大学、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10科,以达“总古今,包中外,该体用,贯粗精”之目的。招收官僚子弟及各省中学堂毕业生入学。戊戌变法失败后,实际只办了诗、书、易、礼四堂及春秋二堂,每堂也仅有10余人,性质仍与旧式书院相近。1902年复校。1910年发展为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是一所文理科综合大学。
在84年前的今天,1929年5月15日 (农历四月初七),蒋冯开战,韩复榘、石友三叛冯拥蒋。
集结在陕西潼关红场准备讨蒋的冯玉祥部队。
1929年5月中旬,冯玉祥在陕西华阴部署反蒋军事行动后,蒋、冯第一次军事冲突开始。蒋、冯军事冲突起因于山东事件。3月,日本与南京政府签订撤出济南的协议,按协议,济南应由负责山东防务的西北军接收,而蒋介石则急令西北军不许接收济南,并通知日方,由中央军接收济南。蒋、冯矛盾激化。蒋欲解决冯部,冯亦决计反蒋。
5月16日,西北军将领发出反蒋通电,推冯玉祥为“护党救国军西北路总司令”,并开始军事行动。17日,国民政府通电,指斥冯玉祥,随即下达讨伐令。蒋还委任唐生智为讨逆军第五路总司令,拉唐反冯。19日,冯玉祥在陕西华阴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反蒋,5月22日,冯玉祥军将领韩复榘、石友三通电拥蒋,背叛冯玉祥。蒋桂战争中,韩复榘奉命率西北军一部参加进攻武汉。蒋介石占领武汉后,召韩复榘,当面许韩任河南省主席,赠以数十万元巨款,使韩投蒋。韩原是冯玉祥的忠实将领,但冯部生活艰苦,治军严厉,韩终被蒋收买。蒋又派人给襄樊的石友三送几十万元,石本反复无常,立即表示愿意听从蒋指挥。蒋桂战争结束后,冯玉祥略闻此事,仅让韩担任河南省主席之职,剥夺韩的兵权,此举更加引起韩的不满。华阴军事会议后,韩立即回到旧部,监禁冯所派师长,将其旧部从陕州拉到洛阳,脱离冯玉祥。韩、石两人倒戈后,蒋介石为嘉奖他们,分别任命二人为河南、安徽省主席,并奖励500万元作经费。韩、石倒戈导致了冯玉祥在与蒋冲突中失败。23日,国民党中央下令革除冯玉祥的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冯面对蒋的强大压力,谨慎行事,于27日发表下野通电,使蒋失去进攻的口实,蒋、冯军事冲突结束。
1989年5月15日 (农历四月十一),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到达北京。
16日上午,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宣布,中苏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邓小平说希望中苏之间能够消除三大障碍,早日实现我们之间的见面和对话。我们这次会晤,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他回顾了中苏两国、两党关系过去所走过的一段曲折历程,说中国不会侵略别国,对任何国家都不构成威胁。
戈尔巴乔夫说,对以前双方关系恶化的历史,苏方认为自己方面也有过错,但苏方还有一些不同看法。两位领导人表示,过去的事过去了,重点在于应该向前看。在发展两国关系上,多做实事。
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人,1931年3月2日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里沃利诺耶村的农民家庭。从15岁起,在农庄的拖拉机机械站任机械师。1950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先后任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边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斯塔夫罗波尔团市委第一书记,边疆区团委第二、第一书记。1962年3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区域农庄—农场生产管理局边疆区党的组织员,同年12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农业边疆区党机关局局长。1962年9月—1967年他完成了斯塔夫罗波尔农业学院的函授学习,获得农业经济学的毕业证书。1966年9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市委第一书记,1968年8月任苏共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二书记,1970年4月任第一书记。他从1971年起为苏共中央委员,历任苏共第22、24、25、26和27次代表大会代表和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代表。1978年11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书记,1979年11月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次年10月升为政治局委员。1985年3月11日,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他是苏联第8—11届最高苏维埃代表,也曾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代表,从1985到1988年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1988年10月1日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曾获3枚列宁勋章,及十月革命勋章和劳动红旗勋章。
相关信息:
频道推荐
5月15日——历史上的今天(中国红十字会创立、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
- ·5月14日——历史上的今天(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华沙条约组织
- ·5月12日——历史上的今天(南丁格尔女士诞生、解放军发动上海战役
- ·5月10日——历史上的今天(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馆在德国慕尼黑建成启
- ·5月9日——历史上的今天(袁世凯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我国
- ·5月8日——历史上的今天(“墨西哥独立之父”伊达尔哥诞辰、法国艺
- ·5月7日——历史上的今天(奠边府战役胜利、美国总统福特宣布停止支
- ·5月6日——历史上的今天(南京国民政府谋求与在华北停战、汪精卫通
- ·5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中日签订《淞
- ·5月4日——历史上的今天(清朝康熙皇帝在景仁宫中诞生、“五·四”
- ·5月1日——历史上的今天(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第一次全国